| 搜索

大寒遇腊八,喝粥做尾牙是什么意思?大寒节气吃什么传统食物

2021-01-19 11:32:31 来源:03737手游网 作者:未知

相关资讯

更多 >

俗话说过了腊八就是年,今年不仅马上要过腊八,大寒和腊八竟然凑到了同一天。腊八也叫小年,大寒之后是立春,立春也是新的一年的说法。相信不少小伙伴都还不太清楚是什么意思,下面就一起来看看腊八和大寒我们都有什么传统习俗,大寒遇腊八,喝粥做尾牙。这句话又是作何解释。

a1ec08fa513d26974392f645337e55fc4216d8f6.jpg

大寒将至,今年的大寒节气恰逢腊八,腊八在民间被称之为小年。这是大年之前的一个预热。腊八过后过年的气氛也将一天天地浓郁起来,大家又开始忙里忙完地把家里收拾收拾,去购买过年的物品。为着过年做准备,腊八也正值寒冷阶段,农村有句老话叫做腊月初八,冻死叫花。指的是在这寒冷的季节里,那些无依无靠的讨饭的,很难抵御这寒冷的天气,关于腊八和大寒的俗语也不少,其中就有一句老话叫做“大寒遇腊八,喝粥做尾牙”。啥意思呢?

b64543a98226cffc7aa2c4dcde84ad97f703ea65.jpg

腊八要举行祭祀,是一种历史悠久的传统,民间要祭祀灶王爷,在古代的时候,过大年不是按照现如今的大年初一,而是按照二十四节气来作为过年,其中最晚的节气大寒自然就成为了一年之中的尾巴。大寒节气的最后一天,也是过年的时候,等到立春的第一天,则是新年的开始,所以把立春当作新一年的说法向来很多,直到现在有人明明是正月出生,但由于正月没有立春节气,反而会认为自己属于上一个年份的生肖,这也是由于立春节气的原因所致。

QQ截图20210119110040.png

由于大寒在过去被认为是年尾,而到了腊八的时候,传统习俗是喝粥,关于腊月初八喝粥的民间故事有很多,有的认为是因为灶王爷,也有人说是过去的农村,到了腊月之后。就会由于没有粮食而缺少吃喝。但到了腊月初八这一天,是最冷的一天,气温异常的低,冻得人都受不了,只好把家里的剩余的能吃的东西。都放进锅里面熬粥喝。过去的腊八粥可不像现如今的腊八粥食材丰富。口感宜人。过去的腊八粥都是剩余的粮食尾巴聚拢在一起熬的粥。也是为了抵抗寒冷而采取的方法。

对于大寒节气的到来,按照古代的说法新的一年要来到,除了祭祀灶王爷之外,是要做天地祭祀的,祭祀的物品很多是要依靠捕猎而来,这些猎物味道鲜美,能够让天地很好的打一下牙祭。加上大寒是岁尾,所以叫做了尾牙,大寒遇到了腊八节,自然是要用粥来做祭祀,也就有是把粥当作了尾牙使用,全称就成为了“大寒遇腊八,喝粥做尾牙”。直到现在,腊八喝粥的习俗依然延续着,腊八粥的食材也越来越丰富。

大寒吃什么:

1、八宝饭
民间有大寒节气吃糯米的说法,因为糯米能够补养人体正气,吃了后会周身发热,起到御寒、养胃、滋补的作用。而糯米制作的食品,最典型的就是八宝饭。糯米蒸熟,拌以糖、猪油、桂花,倒入装有红枣、薏米、莲子、桂圆肉等果料的器具内,蒸熟后再浇上糖卤汁即成。味道甜美,是节日和待客佳品。
  关于八宝饭的由来各有说法,一说是周王伐纣后的庆功美食,所谓“八宝”指的是辅佐周王的八位贤士。不过更加靠谱的解释是八宝饭源自于江浙一带,经由江南师傅进京做御厨才传到北方。如今宁波、嵊州、嘉兴也都保留着过年吃八宝饭的习俗。

2、年糕
  吃“消寒糕”的习俗在北京由来已久。“消寒糕”是年糕的一种,不但因其糯米比大米含糖量高,食用后全身感觉暖和,有温散风寒、润肺健脾胃的功效,而且老百姓选择在“大寒”这天吃年糕,还有“年高”之意,带着吉祥如意、年年平安、步步高升的好彩头。
  所以老北京的习俗中大寒这天,一家人分吃年糕,既带着吉祥味,也能驱散身上寒意,所以称为“消寒糕”。
  3、鸡汤
  到了寒冬季节,南京人的日常饮食多了炖汤和羹。大寒已是农历四九前后,传统的一九一只鸡食俗仍被不少市民家庭所推崇,南京人选择的多为老母鸡,或单炖、或添加参须、枸杞、黑木耳等合炖,寒冬里喝鸡汤真是一种享受。
  炖汤不宜使用高压锅,因为营养物质在小火慢炖的过程中才能慢慢释放出来。使用高压锅尽管可以缩短煮熟肉的时间,却达不到煲汤的效果。因此,熬制鸡汤时应该选用砂锅,先开大火烧煮10分钟,后调小火慢炖。此外,在熬汤时,尽量不要揭锅盖,不然容易“跑气”影响鸡汤的滋味。
  4、糯米饭
  古语有云:“小寒大寒无风自寒”。小寒、大寒早上吃糯米饭驱寒是传统习俗。民间认为糯米比大米含糖量高,食用后全身感觉暖和,利于驱寒。中医理论认为糯米有补中益气之功效,在寒冷的季节吃糯米饭最适宜。加之糯米饭寓意温暖,从年头到年尾“暖笠笠”,更是有吉祥之意。
  糯米味甘,性温,具有御寒滋补的功效,人们可以蒸煮糯米饭,也可以用糯米、大米、赤小豆、薏米、莲子、枸杞子、桂圆肉、大枣等一起用旺火蒸熟,然后加点白糖,适用于身体虚弱、倦怠乏力等气血两虚的人群。
  大寒习俗文化
  大寒是二十四节气之一。每年1月20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300°时为大寒。《授时通考·天时》引《三礼义宗》:“大寒为中者,上形于小寒,故谓之大……寒气之逆极,故谓大寒。”古代将大寒分为三候:“一候鸡乳;二候征鸟厉疾;三候水泽腹坚。”就是说到大寒节气便可以孵小鸡了;而鹰隼之类的征鸟,却正处于捕食能力极强的状态中,盘旋于空中到处寻找食物,以补充身体的能量抵御严寒;在一年的最后五天内,水域中的冰一直冻到水中央,且最结实、最厚。
  大寒节气也是进补的时节,对于体质弱的人来说,大寒进补仍是一项重要内容。旧时有“大寒大寒,防风御寒,早喝人参、黄芪酒,晚服杞菊地黄丸”的说法。广东佛山民间有大寒节瓦锅蒸煮糯米饭的习俗,糯米味甘,性温,比普通大米含糖份高,食之具有御寒滋补功效。而富贵人家在大寒饮食上的讲究更加细致。因大寒与立春相交接,所以大寒进补的食物量逐渐减少,多添加些具有升散性质的食物,以适应将来春天万物的升发。
大寒节气,时常与岁末时间相重合。因此,这样的节气中,除顺应节气干农活外,还要为过年奔波——赶年集、买年货,写春联,准备各种祭祀供品,扫尘洁物,除旧布新,准备年货,腌制各种腊肠、腊肉,或煎炸烹制鸡鸭鱼肉等各种年肴。同时祭祀祖先及各种神灵,祈求来年风调雨顺。旧时大寒时节的街上还常有人们争相购买芝麻秸的影子。因为“芝麻开花节节高”,除夕夜,人们将芝麻秸洒在行走之外的路上,供孩童踩碎,谐音吉祥意“踩岁”,同时以“碎”、“岁”谐音寓意“岁岁平安”,讨得新年好口彩。这也使得大寒驱凶迎祥的节日意味更加浓厚。
  按我国的风俗,特别是在农村,每到大寒节,人们便开始忙着除旧布新,腌制年肴,准备年货。在大寒至立春这段时间,有很多重要的民俗和节庆。如尾牙祭、祭灶和除夕等,有时甚至连我国最大的节庆春节也处于这一节气中。大寒节气中充满了喜悦与欢乐的气氛,是一个欢快轻松的节气。
  到了寒冬季节,南京人的日常饮食多了炖汤和羹。大寒已是农历四九前后,传统的一九一只鸡食俗仍被不少市民家庭所推崇,南京人选择的多为老母鸡,或单炖、或添加参须、枸杞、黑木耳等合炖,寒冬里喝鸡汤真是一种享受。到了腊月,老南京还喜爱做羹食用,羹肴各地都有,做法也不一样,如北方的羹偏于粘稠厚重,南方的羹偏于清淡精致,而南京的羹则取南北风味之长,既不过于粘稠或清淡,又不过于咸鲜或甜淡。南京冬日喜欢食羹还有一个原因是取材容易,可繁可简,可贵可贱,肉糜、豆腐、山药、木耳、山芋、榨菜等等,都可以做成一盆热乎乎的羹,配点香菜,撒点白胡椒粉,吃得浑身热乎乎的。

以上就是本篇的全部内容,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,更多内容记得关注本站。

1

同类推荐

排行榜

更多 >